近年来,电话短信轰炸成为困扰许多人的网络安全问题。这种骚扰行为通常通过自动化软件或平台,在短时间内向目标手机号发送大量短信或拨打电话,导致受害者通讯瘫痪。本文将带您了解其运作原理、危害及防范措施,帮助您远离此类骚扰。
电话短信轰炸主要利用两类技术:一是通过恶意软件调用伪基站或虚拟运营商接口,批量发送信息;二是利用网站或APP的短信验证码功能漏洞,反复触发发送请求。攻击者往往通过暗网购买现成工具,甚至租用“轰炸服务”,操作门槛极低。部分工具还能隐藏真实号码,增加追踪难度。
若遭遇轰炸,可立即开启手机拦截功能(如“防骚扰模式”),或联系运营商启用应急防护服务。平时需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在不明网站填写手机号,定期更换账号绑定号码。对于重要账户(如银行、支付类),建议关闭短信验证,改用更安全的身份验证方式(如U盾或生物识别)。
我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短信电话轰炸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者可构成犯罪。受害者应保存通话记录、短信截图等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2023年某地法院曾对一起轰炸案判决赔偿精神损失费并追究刑事责任。平台方也需加强验证码发送频率限制,从源头减少漏洞。
随着AI技术的应用,新型防护系统已能通过行为分析识别异常轰炸请求。例如,监测同一号码的触发频率、内容重复度等特征。运营商也在试点“动态防火墙”,对可疑流量实时拦截。公众提高安全意识与技术防御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这类黑色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