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人反映频繁接到陌生号码的来电骚扰,这种现象被称为“电话轰炸”。这些电话往往在短时间内连续拨入,有的甚至伴随恐吓或诈骗内容,严重干扰了正常生活。电话轰炸的背后,可能是个人信息泄露、恶意报复或黑灰产业链的运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电话轰炸通常通过自动化拨号软件或网络电话平台实现,攻击者可以短时间内向目标号码发送大量呼叫。常见的形式包括:响一声就挂断(诱导回拨收费)、冒充公检法诈骗、虚假中奖通知等。部分不法分子还会利用“呼死你”等工具,持续骚扰特定目标,甚至索要钱财。这些手段不仅侵犯隐私,还可能造成财产损失。
首先,建议开启手机自带的“骚扰拦截”功能,或安装第三方安全软件过滤可疑号码。其次,避免随意在网站或APP中填写真实手机号,尤其是非正规平台。若遭遇持续轰炸,可向运营商投诉并申请号码保护服务,必要时报警处理。此外,切勿轻信陌生来电中的任何要求,尤其是涉及转账或验证码的信息。
我国《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均明确规定,未经允许的商业推销或恶意骚扰属于违法行为。2022年工信部也曾专项整治“呼死你”等软件,打击相关黑色产业链。受害者可通过保存通话记录、录音等证据,向公安机关或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追究对方责任。
若不幸成为电话轰炸的目标,保持冷静是关键。切勿因恐慌而听从对方指令,也不要频繁更换号码(可能扩大信息泄露风险)。及时与亲友沟通情况,避免诈骗分子利用“紧急事件”套路得逞。通过技术手段和法律途径双管齐下,才能最大限度减少骚扰带来的负面影响。
上一篇:陌生来电轰炸陷阱:防诈指南
下一篇:骚扰电话泛滥:谁偷了我们的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