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骚扰电话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轰炸电话”现象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所谓轰炸电话,是指短时间内通过自动化工具或人工方式对同一号码进行高频次拨打,导致接听者无法正常使用手机。这类行为不仅侵犯个人隐私,还可能引发心理焦虑,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秩序。据统计,2022年我国骚扰电话举报量超10亿次,其中轰炸电话占比显著上升。
轰炸电话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一种是利用网络电话或改号软件隐藏真实号码,通过脚本程序自动拨号;另一种是购买“呼死你”等黑产工具,以极低成本发起大规模呼叫。此外,部分不法分子还会通过泄露的个人信息精准锁定目标,实施威胁或诈骗。这些手段技术门槛低,但危害性极强,甚至可能被用于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
面对轰炸电话,个人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启用手机自带的骚扰拦截功能或安装安全软件,过滤陌生号码;其次,避免随意泄露手机号,尤其在注册网站或填写问卷时需谨慎;若已遭遇轰炸,可向运营商申请“应急防护”服务,暂时屏蔽异常呼叫。同时,保存通话记录并向公安机关举报,协助打击黑灰产业链。
我国《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均明确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他人正常通信。2023年公安部开展的“净网”行动中,已破获多起利用轰炸电话实施犯罪的案件,涉案人员最高被判刑7年。公众应提高法律意识,遇到骚扰时积极维权,共同维护清朗通信环境。
下一篇:轰炸电话肆虐:防范与治理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