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资讯

骚扰电话泛滥:现代人的通讯安全危机

时间:2025-09-04   访问量:1005

当骚扰电话和短信成为日常

不知从何时起,手机铃声成了焦虑的来源——陌生号码的连环呼叫、凌晨时分的促销短信、伪装成“银行客服”的诈骗信息……疯狂的电话短信轰炸正侵蚀着现代人的通讯安全。据统计,2023年我国平均每人每月收到骚扰电话12.3次,其中贷款推销、虚假中奖和“响一声就挂”的骚扰占比最高。这种低成本、高频率的骚扰行为,不仅消耗用户精力,更可能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导火索。

轰炸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电话短信轰炸并非单兵作战,其背后隐藏着完整的灰色产业链。上游是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数据贩子”,中游是提供群发服务的“轰炸平台”(收费低至0.1元/条),下游则是各类诈骗团伙或违规商家。这些平台利用虚拟运营商号段或网络电话技术,能瞬间向同一号码发送上百条验证码短信。更可怕的是,部分App的“找回密码”功能被恶意利用,通过反复触发验证请求实现“免费轰炸”。

技术防御与法律重拳

对抗骚扰需双管齐下:个人可开启手机自带的“防骚扰”功能,或安装专业拦截软件(如腾讯手机管家),标记可疑号码;运营商则通过AI识别高频呼叫、建立“白名单”机制过滤异常流量。法律层面,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未经同意发送商业信息最高可罚款100万元,2023年某科技公司就因违规群发短信被处以50万元罚款。但专家指出,跨境作案和技术迭代仍给监管带来挑战。

被轰炸者如何自救?

若遭遇持续轰炸,建议立即采取三步应对:1)保存所有骚扰证据(截图、通话记录);2)通过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或运营商客服投诉;3)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对于“验证码轰炸”,可暂时关闭短信接收功能,或联系相关平台冻结账户。记住:任何要求转账或点击链接的陌生信息,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重建通讯安全的未来

从根源上遏制轰炸乱象,需要推动电话号码实名制全覆盖、强化虚拟运营商监管,并加快反骚扰技术研发(如区块链通话溯源)。韩国已试行“广告短信双向收费”政策,使骚扰成本提升300%,收效显著。或许某天,我们能重获“接听陌生来电不心慌”的简单自由——但这需要每个人提高警惕,更需全社会形成治理合力。

上一篇:阿友电话轰炸:防范与应对全解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