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轰炸电话催款成为许多负债者头疼的问题。这种催收方式通常表现为短时间内频繁拨打电话,甚至一天内可达数十次,严重干扰正常生活。催收方可能使用不同号码轮番拨打,或通过语音机器人自动呼叫,目的都是通过施加心理压力迫使借款人还款。部分机构还会在非工作时间拨打电话,进一步加剧被催收人的焦虑情绪。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轰炸电话催款行为可能涉嫌违法。《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明确规定,催收人员不得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进行电话催收,且同一机构一天内对同一人的催收电话不得超过5次。若催收方使用侮辱、恐吓等手段,还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借款人遇到此类情况时,应注意保留通话记录、录音等证据,以便维权。
面对轰炸电话催款,保持冷静是关键。首先,可以明确告知催收方自己知晓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对方停止违规行为。其次,通过手机设置拦截功能或向运营商投诉,减少骚扰电话的接入。对于确实存在的债务,建议主动与债权方协商还款计划,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若遭遇暴力催收,可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等机构投诉,必要时报警处理。
为避免陷入轰炸电话催款的困境,借款人应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避免过度借贷。在申请贷款时,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逾期后果。若出现还款困难,应尽早与贷款机构沟通,争取展期或分期还款。同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防止被不法催收机构利用。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遭遇违规催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