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英文短信轰炸电话(SMS Bombing)成为网络骚扰的新手段。这种技术通过自动化工具或脚本,在短时间内向目标手机号发送大量英文短信,导致接收方设备瘫痪或无法正常使用。攻击者通常利用免费短信接口、漏洞或第三方平台,伪装成合法服务发送重复内容。由于英文短信的广泛适用性,这类骚扰往往跨国界,增加了追踪和防范的难度。
英文短信轰炸电话的隐蔽性和低成本是其泛滥的主要原因。攻击者无需复杂技术即可获取工具,且发送方号码常被伪造或动态更换。此外,运营商对国际短信的过滤机制较弱,尤其是英文内容容易被系统误判为正常通信。用户即使拉黑号码,攻击者仍可通过新号码继续轰炸,形成“猫鼠游戏”。部分案例中,骚扰甚至与诈骗结合,诱导受害者点击恶意链接。
面对英文短信轰炸电话,用户可采取多层级防护:首先,启用手机内置的“骚扰拦截”功能,设置关键词过滤(如“verify”“OTP”等常见英文词汇);其次,避免在公开平台泄露手机号,尤其需警惕境外服务注册。若遭遇持续攻击,可联系运营商申请临时屏蔽国际短信,或通过法律途径报案。技术层面,部分安全软件已推出“短信轰炸防护”模块,能识别高频发送行为并自动拦截。
需明确的是,发起短信轰炸电话属于违法行为。多国法律将此类行为定义为“网络骚扰”或“破坏通信秩序”,最高可面临刑事处罚。从道德角度看,滥用技术工具不仅侵犯他人隐私,还可能干扰紧急通信(如医疗警报)。公众应提高对陌生短信的警惕,同时拒绝参与或传播相关攻击工具,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
下一篇:轰炸电话催款:违法手段与应对策略